12th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总决赛深圳获奖作品展(五):中建五局《老梁和他的“千万豪车”》
2025-01-107
老梁名叫梁大黎,今年32岁,“驾龄”9年。他开的车可不一般,是被称为“千万豪车”的盾构机,价值千万元,车长百余米!“上天神州,下海蛟龙,入地盾构”,盾构机是一种隧道掘进的大型机械设备,如同钢铁蚯蚓一般,深入地下嚼石啃土,建起一条条连通千家万户的城市地下动脉。从2015年至今,老梁驾驶着盾构机,驰骋在长沙、徐州、深圳等城市地心,接连攻下了长沙地铁4号线、徐州地铁1号线、3号线,深圳地铁13号线,目前正奋战在地铁建设一线。
地下40米坚守9年
老梁,和工地上大多数皮肤黝黑、身材健硕的小伙子不同,他身形消瘦,戴个眼镜,皮肤倒是挺白的。他说:“我这一身白皮肤全靠隧道‘养’出来的。”地铁隧道埋深数十米,在不足两平米的盾构机内,每天一待就是十二个小时起步。这里温度常年在四五十度以上,潮湿异常、闷热难耐,连空气中水汽都夹杂着泥土味儿,说是在里面“蒸桑拿”也不为过。老梁形容道:“这一下井,眼镜上的水汽噌地就上来了,白茫茫的一片,几秒钟就要擦拭一次,待一会啊,衣服就全湿透了。”一天下来,老梁连洗澡都能洗下几斤汗酸、黄油、泥土和粉尘混合的黑水。除了生理上的折磨,心理同样煎熬。他说:“隧道人就要耐得住寂寞。”一排冰冷的仪器、密密麻麻的参数、来来往往运输沙石的电车、盾构机掘进发出的3D环绕噪音,目光所及、耳畔所闻皆是关于盾构机。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地质情况,实现高效掘进,老梁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观察参数变化,实时进行调整。“尤其是在一些极端恶劣的地质中推进,那真是大气都不敢出。仔细盯牢参数变化,不能错过任何一个数字,就怕一不合适螺机就卡住了。”这9年来,成长为一名“老司机”的同时,老梁的作息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现在,在安静漆黑的环境里,他反而是睡不着了。
“一个目标:超越自己”
老梁说:“2015年进入五局开始学习盾构技术,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干好!”刚开始学的时候,不仅推得慢,掉的泥巴也多,挫折一波接着一波袭来。老梁攒着一股劲,下定决心要把“车”开好!拿不定主意的,他就请教老师傅;没有经验,他就下班了去看别的区间是怎么推的,一点一点学习积累;不敢放手操作的,他就请老师傅坐阵,指出自己的操作问题……慢慢的,老梁从一天推进一两环到八九环,从一名小白司机成长为了合格的盾构机操作手。“车”是会开了,还要开得好,开得快!为了提高推进效率,老梁每天都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昨天推了8环,那今天的目标要破10环;其他区间单班推了10环,那他的目标就是12环。在徐州地铁一号线时,他以14环的纪录,刷新了工区单班最高纪录。老梁说:“我就要和自己比,和其他优秀的操作手比,不断突破自己的记录。”在深圳地铁13号线内湖停车场出入线区间掘进时,大面积孤石区导致刀盘和螺旋输送机极易遭到磨损。而软弱复杂地质下换刀必须是带压换刀,根据经验耗时至少5天,一来二去耗费工期不少。于是,老梁每天研究琢磨:如何才能缩短换刀时间,保障掘进进度。他发扬“领导较真 员工认真”的工作作风,一一对比每环掘进参数、出土量等数据,经过仔细分析将原计划定于10次开仓换刀取石,缩减为2次,缩减工期25天。
“胆大心细的攻坚能手”
深圳地铁13号线内湖停车场出入线区间地处抛石填海区。仅420米长的隧道竟汇聚了回填砾砂软弱地层、105m锚索地层等诸多难点,极易造成地面坍塌、锚索缠绕刀盘等问题,类似案例国内罕见。尤其是区间遍布孤石,最大粒径超过100cm,盾构机“吃不透”这大块头,极易卡在螺机上。最难的一次,老梁跟那石头整整较劲了16个小时!一边操控螺机,一边通过石头转动的细微声音判断位置,一点一点,耗时16个小时终于把石头“揉”出来了。项目总工郝航洲说:“孤石的克星,还得是老梁!”除了孤石,区间还有一大难点——超小半径转弯。420米长的隧道几乎全部是在转弯!且转弯半径已超过盾构机的设计极限,紧跟在盾构机车头后面的台车极容易因惯性而脱轨。这短短百米长的转弯距离,几十吨重量的台车脱轨了上百次。这时,老梁便带领工人紧急进行“拯救台车大作战”。指挥工人拿千斤顶、拿木方、拿铁锤,在轨道与轮子间支木方,确定台车骨架受力点,众人齐心用千斤顶将台车顶到轨道高度,紧接着再用铁锤敲击轨道至台车底部,确保台车回到正轨。这还仅仅是老梁解决各种地质难题的冰山一角。在徐州地铁一号线时,盾构机需穿越亚洲第二大铁路枢纽站徐州火车站以及其间的一系列重大风险源,沉降范围更被要求控制在±3毫米以内。在老梁团队的努力下,下穿徐州地铁火车站实现了零沉降。在彭文区间掘进中,极端上软下硬地质导致刀具磨损严重,项目填仓换刀,以磷酸、水玻璃将开挖面气压变成常压,再从下部挖出工作面用于换刀,该项工艺为五局首次应用,为在上软下硬地质掘进中顺利完成盾构机换刀提供了重要经验……细数九年光景,老梁交出了16条隧道的满分答卷!他深刻践行“信和天下 敢为人先”的企业品格,一次次打赢了钢铁与岩石的“硬仗”,完成了一个个艰巨任务。项目经理邓青山夸赞道:老梁是一名能扛起大旗的年轻党员。盾构操作,苦、累、难!跟老梁同期步入盾构行业的同事几乎都已转岗,老梁却还坚守在地下。他说:“再苦再难,也总得有人做,我是党员,我先上。”他的坚定,使这抹党旗“红”飘扬在几十米深的地下。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